【一个培训讲师成长路】
讲课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技能,没有人天生就会讲课。就我个人的经验,一个培训教师的成长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手上路:读胶片
这时候,对产品有一定的认识,也没什么授课技巧,能做的只是照着胶片读下去。但是,读胶片也有读胶片的技巧,一般来说,这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讲课前一天的晚上,要把胶片通读一遍。主要是搞清楚胶片的思路: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2、讲课前提前检查一下:教学辅助工具是否齐备:白板是否擦干净、白板笔能不能用,数投是否好使。
3、把手表放在您面前:掌握授课时间。
4、讲课之前先做一个开场白。
5、上课。上课的一些基本技巧(特别是一些"忌讳")在《授课技巧》胶片里都有。
第二阶段:逐渐成熟:讲胶片
经过几次讲课,相信大家都会掌握基本的授课技巧。这时候,就不能满足于"读胶片",需要更深一步的修炼了。如何修炼?写教案!
写教案主要有两个目的:掌控时间 把握重点
写教案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对授课时间进行划分。对课程各部分要讲多长时间,如何划分课时,要做到心里有数。一定要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某个内容刚讲了一半,一节课的时间到了,被迫中断。另外,时间不能满打满算,要留出适当的余量。
写教案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使您认清课程主次,对重点、难点做充分的准备。我们这种技术培训和学校的教学完全不同,其特点是:
时间短:一般只有3周左右
要求高:培训完成就需要学员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学员成分复杂:用户、合作方、新员工基础不同、工作范围不同,学习的重点也就有所不同。
什么是培训的重点?现场工作需要的技能就是培训的重点。那么什么技能才是现场需要的技能呢?
基本技能:硬件安装;软件安装;一般数据配置、修改;日常维护操作;简单故障处理。
中级技能:复杂数据配置;特殊功能数据配置;扩容;改造;对接;升级;复杂故障处理。
高级技能:与产品相关性较大,对BSS来说,主要是网络优化、网络规划
至于这些技能具体如何操作及其细节,如安装的规范、升级的步骤,如何划分简单故障和复杂故障等,就需要在"现场实习"时自己体会了。所以,各位以后有机会去现场实习,千万不要光顾着闷头干活,更不要当成旅游,这可是你提升培训技能的大好机会啊!
技术培训的课程主要有四类课程:原理类、系统结构类、操作维护类、故障分析类。现场工作的技能可以划定操作维护类和故障分析类培训课程的重点。什么是原理类和系统结构类课程的重点?操作维护和故障分析课程里需要用到的知识,就是原理课和系统结构课的重点!一般来说,原理类课程的重点主要与数据配置课程相关.
各种课程的重点各有特点:
系统结构类课程:课程结构很象议论文:通常是"总-分-总"结构。先概述整个系统结构,分哪几个模块,各模块有什么功能;然后各模块分哪几个部分(单板),各有什么功能;最后,描述系统的信令路径、话音路径、时钟路径等,通过这几个路径,把整个系统串起来。
数据配置类课程:一般按照数据配置步骤来讲,重点是把每一步重要的数据和现场经常需要调整的数据如何配置讲清楚;至于那些一般采用缺省值的数据,不必花费太多时间。
操作维护类课程:维护台、话统台、告警台都有很多操作,绝对没必要一个一个都讲!需要重点讲述的是日常维护需要哪些操作,以及故障定位时需要哪些操作。
故障分析类课程:讲授重点在于"思路",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如何一步一步地定位问题。
原理类课程:这类课程最不好讲。因为原理比较抽象。
讲课的最高境界是"化繁为简":用最简单的方法把最复杂的东西讲清楚。这需要你平时上课时主动思考,主动总结。
第三阶段:心中有数:做胶片(课程开发)
到了这个阶段,您对产品的认识就已经比较深刻了,可以独立编写胶片了。做胶片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难,关键还是在于把握课程重点。重点清楚了,做胶片就心中有数了。
需要说明的是,做胶片是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其实,我理解的课程开发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帮助学员把握重点、掌握重点。
"专题答辩"是即把培训中需要重点掌握的一些概念、技能,概括为若干个专题,先分给学员准备一下,然后由学员上台讲解,其他学员和教师在台下提问,最后由教师把重点内容总结一下。象现在的GSM BSS产品,我们总结了10个专题:
1、信令路径 2、话音路径 3、时钟路径 4、加载路径
设计这4个专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能够较好地掌握BSC、BTS系统结构,并为以后的故障分析打基础;
5、重点单板
这个专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掌握重点单板的重点指示灯和重点拨码开关。记住这些开局足够用了,其他东西可以现场查资料。
6、合分路器的使用
这个专题的主要目的是让学员掌握各种合分路单元使用的场合,并掌握典型站型的射频电缆连接方式。
7、站点扩容改造 8、A接口对接 9、BSC扩容 10、升级方案
这4个专题是现场比较复杂的四种工作,主要锻炼学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新员工和合作方工程师的特点设计的。大多数新员工和合作方都是刚毕业的学生,学习方法还是沿用学校里��那一套,即死抠书本、依赖老师、针对考试、不愿(或不会)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