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课件下载 > 电子商务 > 互联网思维和教育人策略
互联网思维和教育人策略
  1. 互联网思维和教育人策略

    人气()下载(
  2. 相关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互联网
  3. 上传时间:2014年06月25日 07时23分05秒 免费下载价格:
  4. 立即下载
    分享到:

课件介绍

 互联网思维和教育人策略

 

 

做培训的人,都知道10-20-70这个理论,这对于混合式人才发展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问题在于,10-20-70解决了方式和手段的问题,但是没有追本溯源,探索人才培养的“根”——也就是为什么的问题。

 

 

不同的员工,对于个人发展的看法是不一样的,需求是不同的。这里我们可以大致做个分类。

 

 

第一类员工,是没有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的员工,将各类培训视作公司的福利,积极参与。这类员工以刚工作几年的职场新人居多,对各种事物抱着浓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第二类员工,注意力的中心放在业务工作上,往往对培训很抵触,觉得是浪费时间。这在企业里是非常常见的。这类员工的典型心态是功利主义,评判依据是是否对我有利。

 

 

第三类员工,希望职业更快成长的员工,他们参加培训,很重要的目的是希望认识更多的公司内部人脉,如有机会,更希望获得公司高层领导的关注。对于这些员工,培训设计除了要关注内容,所邀请的讲师和培训组织设计变得尤为关键。

 

 

第四类员工,是我称之为“厚此薄彼”的学习者,他们一般在公司中已经有了比较不错的能力,对于内部讲师做的培训一般不太“感冒”,但是对于“外来的和尚”往往有比较浓厚的兴趣。这种心态,对于培训管理者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挑战。从笔者的实践来看,除了邀请外部讲师外,还有两种方式可供参考。一类是做“跨界交流”,组织行业中不同公司甚至是跨行业的交流,用“视野”来促进学习。第二类是让管理者成为讲师,让管理者在备课批课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第一个方法“治标”,第二个方法更“治本”。

 

 

第五类员工,是比较特别的一类,是公司圈定的可以承担战略任务分解的一群人。培训本身也是一种管理手段,相信大家应该对这个判断没有太多争议。当公司推出一项新的业务、新的战略,或是一个重大转型时,往往会用培训的形式来向核心人群“吹风”,听取意见。

 

 

从员工的不同需求出发,我们很容易做出判断,到底员工们需要怎么的发展策略。课程、交流、轮岗、业务竞赛、教练辅导、曝光、跨界交流、述职,等等等等,我们可以例举很多很多的培养方式。准确的需求判断,加上合适的培养方式,“育人”才能真的使命必达。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如何观看
忘记密码
常见问题
商务合作
渠道加盟
讲师合作
课程合作
客服 在线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热线:400-666-4343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