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时代的商业兵法】
在这样一个以新技术、新经济为代表的商业环境中,突击战、信息战、超限战等非常规战术正变得越来越常规。未来战场中,突然爆发、集中火力、精确行动、联合作战已经成为首要的作战原则。
在多年的“地面交手”之后,苏宁终于从“美苏大战”中胜出,却又立即被京东、天猫们搞得焦头烂额。从如今的商业竞争态势来看,传统商业的商家们尽管手握“百万雄兵”,但总感到束手束脚,面对来自互联网甚至移动互联网等“空中”领域竞争对手们,其远程打击、电子干扰、精准制导,让人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在“互联网改变一切传统行业”之后,既有的产业格局与边界,已然被打破。电子商务、B2C、C2C等概念你都还没搞懂,就已经成了“旧名词”,平台、跨界、O2O、线上线下融合……正以令人目眩神迷的速度崛起。
十八般兵器、十八般武艺正变成180种兵器、360般武艺。你未来的对手,既来自于地面,又来自于天空,甚至你不知道会来自哪里。
在这样一个以新技术、新经济为代表的商业环境中,突击战、信息战、超限战等非常规战术正变得越来越常规。未来战场中,突然爆发、集中火力、精确行动、联合作战已经成为首要的作战原则。敏锐的战场感知力、快速反应的指挥效率、高新的战场技术,以及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无疑正成为现代商战的核心。
再不改变就老了。如何在虚拟空间与物理市场之间找到一条生存之道?本期特别策划,我们就将为你详解——O2O实战兵法。
综述:明明白白O2O
连接才是关键
不久前,在万达集团的半年工作总结会上,王健林放出狠话,“要在一两年之内,让大家一提万达,就能联想到真正的O2O”,气势如虹。但王后面一句话才是重点,“万达电商未来三年的核心任务是找到盈利模式。”也即是说,即便国内最“土豪”的公司万达,也不敢打包票O2O业务可以十拿九稳。
同为巨头的苏宁在去年同样喊出了O2O口号。但一年过去了,手握线上网店,脚踏线下门店的张近东发现,苏宁的O2O之路并不平坦。
土豪如万达、巨头如苏宁,面对O2O这一课题,仍然小心翼翼、步履维艰。难道移动互联时代的O2O真有这么悬?
让我们回到O2O最初的概念,“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现在看来,这个定义实在过于简单粗暴。说它简单,是因为从虚拟的线上到现实的线下,这中间穿越的是最复杂的人心;说它粗暴,是因为它的定义里,丝毫没有顾及在O2O复杂链条里最重要的人的感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便是实力强劲的巨头出马,O2O仍然还是一个不能轻易拿下的山头。大家发现,O2O的关键不再是简单的线上线下,而是另有重点。
这个重点在于中间的这个“to”,说得直白点就是连接。用户怎么样从你的线上端,连接到线下为此埋单,这才是关键。空有线上网站、App,线下实体商店等形式,而没有促成这种连接的实际内容,是无法成功的。
现实与虚拟深度交互
事实上,O2O不是一下子到来的,它是互联网技术革命和商业革命发展到当下的一个结果。
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实世界和互联网虚拟世界的界限逐渐模糊。这意味着,诞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O2O,是一个商业社会中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互动的新商业模式。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O2O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消费领域通过线上(虚拟世界)和线下(现实世界)互动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那么,线上和线下如何依存?
营销、交易和消费体验是商业模式中最活跃的基本商务行为。因此,用这三个坐标来定义O2O,可以得出4种模式:
Online to Offline模式(线上交易到线下消费体验)
Offline to Online模式(线下营销到线上交易)
Offline to Online to Offline模式(线上营销到线上交易再到线下消费体验)
Online to Offline to Online模式(线上交易或营销到线下消费体验再到线上消费体验)
相对上述三种模式,这是目前较少被运用的模式,但所体现出的经典线上线下互动,无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
O2O的模式是如此的丰富,以至于它的任何一个构成节点,都有可能成为改变人们生活的关键。例如,作为社交软件出现的微信,随着朋友圈、微信支付、微店的出现和成熟,使之俨然成为O2O的垄断型入口。更不用说,渠道搭建、出口设置、闭环模式等,一定会成为企业的当下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战场。而随之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