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薪酬管理测发展】
根据医院薪酬构成的变化和医院管理的发展历程,我们大致可以将医院薪酬管理发展过程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计划经济下单一的工资制度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改革开放开始
从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医院长期被当作纯福利单位存在,医院职工的收入完全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获得的工资,医院也只是按期发放工资,分配上完全是平均主义、大锅饭,此时的职工工资尚不能被称之为薪酬。
二、改革进程中的医院薪酬变化阶段: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初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工资制度和分配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要求和指导意见,而医院院长和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薪酬制度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这也是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的第二次工资制度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职务等级工资制改变为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制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和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
奖金制度的实行对于医院管理者和职工的触动是巨大的, 它体现了激励机制,有效地调动了医院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了医院的活力。在这一阶段中,医院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对薪酬分配制度不断探索,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奖金形式,丰富了医院薪酬。这一阶段,医院的薪酬组成主要是工资和奖金,也增加了一些公共福利。
三、现代医院薪酬管理的探索和实践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
这一阶段是医院管理者在深化医院改革和管理发展的过程中探索力度较大,医院薪酬管理取得发展较快的阶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处于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大背景下的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WTO效应的趋现,使医院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
在医院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是医院获得竞争力和发展优势的最重要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中,实施薪酬管理,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源就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探究的重要的管理问题。
医院院长们在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而使医院薪酬管理不断推进,医院薪酬的内涵不断丰富发展,薪酬分配方式呈现了多样化多元化。
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在医院经济政策的变革中,也为医院和发展提供了支持。
在这个阶段,医院的分配自主权逐步扩大,医院在执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根据国家核定的工资总额,自主确定各类人员的内部分配办法。医院管理者积极探索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方法和途径。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风险要素等一并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按岗定酬,拉开分配档次,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
这一阶段,医院薪酬出现了以下一些变化:
一是医院工资制度发生了两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政府的政策使医院工资制度与政府机机关脱钩,逐步使报酬与实际贡献相符,加大了基本工资中活的部分。实行了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人三中对象不同的基本工资制度,并增加了奖励制度。
第二次变化是,医院管理者在实践探索中实行档案工资与岗位工资相分离。医院在改革中推行了岗位工资制。将原来的工资作为档案工资,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不同,设计不同岗位构成医护员工薪酬的工资部分。
三是出现了年薪制。它不分工资、奖金或其他收入,几乎包含了所有货币性薪酬。现阶段应用对象主要是医院核心技术人员和核心管理人员。特点是以绩效决定薪酬。
四是关注工资奖金以外的薪酬对人才激励的影响,出现了和非货币性薪��,主要是精神激励,如优越的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氛围、培训学习、职务晋升,职位任用、特殊待遇等。
在这一阶段中,医院管理者对医院薪酬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探索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方式,出现了多种方式合并运用,不同对象不同形式,不同医院不同形式的分配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