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回答的问题
关于“执行力”,说它“好、差、强、弱”都比较抽象;实际管理中,用“目标计划”的达成情况来衡量比较客观与实际。
对于企业层面的执行力(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它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要用咨询项目来解决(当然,咨询中也有培训)!
对于岗位层面执行力(岗位目标的达成情况),岗位人员的自身能力、素质、技能等因素很关键,要用培训来解决!
当然,无论是用“咨询项目”或是用“培训”来解决执行力问题,都是外部的促进,是外因。企业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基于市场原则上的“利益激励机制”,解决员工执行力的深层次问题,才是最根本、最关键的。
- 2014年07月20日 07时25分18秒浏览次数(727)回答人数(4)
1.品管:即品质管理(QM),是品检、品保、品质工程等凡涉及的品质的管理活动的总称;
因此凡技术工程人员、现场生产管理人员、品质检查人员都是品质管理人员;
(实际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品管部门与生产部门因为品质问题发生分歧,那时因为生产部门没有弄清楚自己的品管职责所在。
2.品检:即品质检查(QC),如进料检查、制程检查、成品检查、入库出库检查等;要注意的是,品质检查只是品质管理的一个环节。
从事品质检查的人员,一般属于品质管理部门人员,亦有少数制程检查人员归属生产部门。
3.品保:既品质保证(QA),一般包括实验室里进行的品质实验作业来保证品质、和进行现场生产完成品入库、出库时批次合格情况的抽查来保证(按相应AQL标准执行),要说明的是,后者检查的对象批次产品品质状况,而非单个产品质量。
4.品质工程(QE),专门从技术层面上研究解决品质问题。一般由品质部门人员或工程技术部门人员执行。
- 2014年07月01日 23时14分34秒浏览次数(24917)回答人数(2)
财务管理是在“会计(账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经理,实质是会计主管,真正的财务经理是老板!因此,“会计作业”财务管理的基础与关键,但很多企业的会计作业“沦落到记流水帐了”,丧失其应有的“核算和监督”功能。
那么,财务管理如何进行呢?
首先,要健全生产经营各环节数据,严格进行会计核算
虽然形式上表现为“帐务”,但它不是“流水帐”。任何一个“数据”都与相应生产经营活动相联系,且有逻辑对应关系,如材料的“进-出-存-补-退-换”各环节的数据。
实际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企业作业流程不完整、不清晰,各环节数据不全、不准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不上,会计人员只是被动地做一笔“糊涂帐”。
其次,要健全成本费用指标体系,严格进行会计“监督”
对各种成本费用指标的发生情况进行监督,比如采购成本、物料消耗、存货周转、人工费用、出差费用、管理费用、能耗水电费用、回款率等。
实际会计监督中的问题: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指标体系,没有清晰明确的指标作为监督的标准,这种情况下,会计自然无法发挥其“监督”功能,只能被动接收结果,丧失对生产运营各环节的“监督”功能。
- 2014年07月27日 05时55分26秒浏览次数(821)回答人数(3)
这个一个系统的管理课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 “材料库存”跟企业的产品战略有很大关系。
如产品线长、品种多、款式多、颜色多,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低,在生产运行中,对库存影响就大。
现在很多企业开发新产品时对市场需求把握不准,产品开发用“人海战术” “全面撒网”,结果种类繁多,生产组织复杂,这是材料库存的一个根本因素,很多企业没有注意这一方面。
一味想多销量、让客户有多选择性,但收益都转成“库存”了!
因此,产品开发策略良好把握,可以降低材料库存!
2. “材料库存”与生产组织方式有很大关系。
第一:如果是“订单驱动型生产”(即按客户订单组织的生产,一般是外销企业),则库存容易控制。
因此,这种情况下,只要要准确计算专用料需求量、控制公用料的存量,就能很好地控制材料库存;
第二:如果是“计划驱动型生产”(即按公司的预测计划组织的生产,一般是内销企业),此时销售预测计划的准确性、生产批量,对材料库存有很大影响。
因此,这种情况下,要通过“生产经济批量”的制定、提高销售计划的准确性来降低材料库存;
第三:如果是“混合驱动型生产”,外销、内销都有,这种情况下的材料库存控制,也是通过“生产经济批量”的制定、提高销售计划的准确性来进行。
3. “材料库存”与采购周期、供应经济批量有很大关系。
如果采购周期短、供应经济批量小,则较容易材料库存水平,反之,则难。
因此企业要通过与供应商建立互利的伙伴关系,缩短采购周期、减少采购批量,来降低材料库存。
- 2014年06月27日 02时02分56秒浏览次数(462)回答人数(3)
我们要弄清楚“成绩(绩效)的决定因素”与“培训的作用”!
成绩(绩效)= 知 + 行;
好的成绩(绩效)= 正确的“知” + 积极的“行”;
很明显:培训提供的是“正确的知”,能有效影响但无法保证“积极的行”,也就是说培训只是解决某一层面的问题,而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必须强调的是:培训的作用非常大!如果没有“正确的知”,再“积极的行”也不会有好的绩效,甚至相反。
实际的培训服务中,发现很多企业对“培训”的认识不够,要么认为培训没有用,不接受培训;要么对培训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 2014年07月23日 02时37分15秒浏览次数(803)回答人数(10)
在任何时候,客户都是企业的“衣食父母”, 是“上帝”,企业都应该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尤其是当前企业处于买方市场下,客户(买方)有绝对的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主动权、决定权!
问题在于:“把客户当作上帝”,不是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如何把握客户需求上----售前服务:
其次,体现在满足客户需求上 ----.售中服务:
再次.体现在如何丰富客户感觉上 -----售后服务:
在你的企业里“把客户当作上帝”只是一句挂在墙上的口号呢,还是有具体的行动?
- 2014年06月26日 01时17分43秒浏览次数(719)回答人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