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回答的问题

    技术开发效率低下怎么破?

      这是如何进行 “技术工作管理”方面的问题。同一般的工作相比,技术工作看起来“高深莫测”, 感觉难管理。因此,对于 “技术”方面的管理,无论涉及到“人”或“事” 都是每个企业头疼的事情。 实际上,“技术工作管理”同“一般工作管理”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同样遵循以下“管理法则”: 第1:没有计划就无所谓管理——对任何工作的管理首先要有“计划”, 同样对技术开发工作的管理,要先制定严格的“技术开发工作计划”,这是管理的基础; 第2:没有指标就无所谓好坏——评判任何工作的好坏首先要有“标准”; 技术开发效率的高低与否,首先要把计划工作项目细化、量化,制定效率指标,这是管理的依据; 第3:没有总结考核就没有提升——任何工作的改善、提升,必须有严格的工作考核保证;技术开发效率、任务完成情况要与责任人的利益相联系,奖优罚劣,优胜劣汰(就是建立利益激励机制)。 因此,企业通过以上三个方面,来解决技术开发效率低下的问题。 在这里要说明开展以上三方面工作的前提是:技术开发工作流程规范、责任主体分工明确。
  • 2014年06月27日 07时58分18秒浏览次数(596)回答人数(3)

    交货期经常延误,紧急订单无法兑现怎么办?

      先讨论一下“交货期经常延误怎么办?” 在交货期问题上往往有一种错觉:以为“交货期延误”都是因为“生产本身”的问题,而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以外”的因素造成的! 1.对于内销交货期经常延误问题 内销产品的生产运作方式为“计划驱动型”,即企业的生产安排是依据企业对市场的预测、计划来进行的,不是严格按客户订单进行。 这种情况下,交货期的准确性是由企业对市场的把握程度、销售预测计划的准确性决定的——而非生产本身的因素造成! 具体解决方法: 第一:加强销售统计、分析,对市场进行准确的预测、把握、计划,将生产能力用在刀刃上(减少不必要库存的生产); 第二: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果断淘汰价值贡献不大的老产品。产品品种多,会导致运作成本高、作业量大、影响货期。 第三:如果是常态的“市场需求”大于“生产能力”,就扩产;如果只是旺季生产忙不过来,眼严格进行订单评审---要么不接贡献不大的小单,要么组织外发加工。 注:很多企业新、老产品“一大家”,淡季没事做,旺季所有订单“一网打尽”,销售统计、分析、预测的能力较弱,交货期经常延误是必然的事情。 2.对于外销订单的交货期经常延误问题 外销订单的生产运作方式为“订单驱动型”,即企业的生产安排是按照“客户订单”来进行的。 这种情况下,货期的准确性取决于订单执行全过程即“产前准备阶段”、“生产阶段”的效率; 很多情况下,当一个订单来后,打样、确认、材料采购、工艺准备等“产前准备阶段”耗去了大量时间,等到“现场生产”时,所剩时间已经不多了。 具体的解决思路: 第一:要严格进行订单评审,尤其是货期,严格按照“企业能力”来确定, 不能盲目答应客户要求。 (很多企业业务人员的能力很弱,客户怎么要求、怎么答应,这种情况下,是否能满足货期要求,天知道!) 第二:进行严格的生产计划(订单“产前准备”及“生产执行”中各环节要有明确的“投入-产出”时间); 第三:按计划、按天进行严格的跟踪、监控,协调解决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计划的严格执行。 其次,紧急订单无法兑现怎么办? 对于无论是插单造成的“紧急订单”,还是企业自身因素造成的“紧急订单”,都应该按照以上“2”中所描述的 “订单驱动型”生产方式的要求来处理。
  • 2014年06月11日 01时57分07秒浏览次数(2315)回答人数(2)

    如何进行成本管控?

      首先,要确定企业主要成本项----这是成本控制的基础; 比如: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成本、间接材料成本) 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间接人工成本) 运行成本(维修折旧、水电能耗、行政福利费用) 注意:必须根据企业业务及产品特点,确定主要成本项目。 其次,要明确制定各项成本标准(指标)----这是成本控制的依据; 根据企业经营的历史成本数据,结合行业的成本情况,制定企业的成本标准(指标); 再次,规定各项成本的控制环节、责任主体、成本数据统计的途径及方法----这是成本控制的方式; 第四,建立实际运行成本的阶段性质询制度----这是成本控制的关键; 总经理月度工作会议----月质询; 部门经理周工作会议----周质询; 成本会计严格财务制度----日监控; 以上是成本控制的四个关键环节,其中,成本会计按职责规定统领成本控制的全程事务。
  • 2014年06月09日 01时18分37秒浏览次数(514)回答人数(2)

    企业到底是转型还是转移?

      “企业转移”一般是由于成本原因,企业从高成本地区转移到低成本地区(比如:台资鞋业从台湾转移到大陆东南沿海、又转移到内地或越南、缅甸等不发达国家或地区等)。 “企业转型”是由于企业自身在所处行业的衰退、行业的竞争能力降低等原因使企业发展前景黯淡,迫使企业进行行业间的转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实际上,无论对于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产业转型的挑战都十分巨大。具体的经营实践中,我们提倡产业升级:既企业在本行业中由产业的底端向高端转移(比如从制造端向研发端、市场端转移),这当然是产业转型的一种形式。 因此,企业转移是一种消极地规避经营成本的一种方式,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
  • 2014年06月08日 14时23分09秒浏览次数(504)回答人数(4)

    如何管理上司

      这是个伪命题!——是所谓的专家、学者们捣鼓出来的东西。 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任务、责任,并且是明确规定的(否则,就是不成熟的组织)。 对于下属来说,就是要怎样完成自己的“作业任务”(是岗位要求的,不是上级指派的);上司的职责就是怎样通过“事前计划筹划、事中跟踪监控、事后总结考核”来领导下属 “更好、更快、更出色”完成岗位“作业任务”! 上司与下属的定位、任务、责任都不相同,下属如何去管理上司----要么找死,要么把组织秩序搞得乱七八糟、乌烟瘴气,争权夺利的风气就是这么搞起来的? 记住: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如果有更好的想法、办法,可以通过建议的方式,来支持、配合你的上司更好的开展工作,这才是组织之道。
  • 2014年06月08日 03时06分32秒浏览次数(429)回答人数(2)

    新进一家单位负责薪酬设计,应该如何设计公司的薪酬档位呢?

      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第一:你要明确薪酬设计的原则(比如竞争性、激励性、可行性等),这是企业经营层根据企业的情况制定的、不是你从书上看的! 第二:你要知道公司薪酬总额的依据和标准(说白了:企业可以掏多少比例的真金白银来发工资),这显然也不是你定的,但你必须要掌握! 第三: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的法律、企业原来的薪资构成,来完善企业的薪资构成(员工薪资有哪些具体项目组成,记得要经上级批准才生效)。 第四:在公司薪酬总额的标准水平下,(结合现有的薪资情况)反复核算设定各层级的幅宽(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 第五:在特定的“幅宽”下,将薪资结构中“变动的项目”(比如技能工资)进行多个级别的划分,原则上“级差小、级别层次多比较好(这样,可以让人有不断进步的感觉:经常升工资,但每次都不多)。
  • 2014年06月07日 09时40分09秒浏览次数(729)回答人数(1)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如何观看
忘记密码
常见问题
商务合作
渠道加盟
讲师合作
课程合作
客服 在线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热线:400-666-4343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