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回答的问题

    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员工积极性问题?

      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员工管理,还是“按考勤计酬”,这种利益驱动模式,促他们关注什么呢?每天的上班时间。至于销量的多少、成本的高低、品质的好坏、货期准确与否、客户满意度等与她(他)没有多少直接关系!这种情况下,员工为什么要积极呢? 怎样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以下三个方面建议: 第一,必须认清和把握“员工管理”的实质---“利益管理” 员工来企业服务,就是因为利益而来!就是为了通过劳动获取报酬!一定要从这个根本点出发进行员工管理。 第二.必须转变员工管理思路,从“行为管控”转变到“利益管理”上来 传统的人员管理思路是:用规章制度约束员工的行为,从而达到企业想要的工作结果。员工的“工资报酬—工作行为—工作结果”通过制度规定硬性结合起来! 现代人员管理思路是:用待遇与业绩的关系来激励员工的工作行为,从而达到劳资双方想要的工作结果。员工的“工资报酬—工作行为—工作结果”通过利益关系联系起来! 两种管理思路差别在于:员工待遇与工作结果之间的联系方式不同—— 一个是基于多半是体现企业意志的制度规定;而另一个是基于劳资双方的利益关系,而这种利益关系准确反映出员工管理的实质--利益管理—这正是解决员工积极性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建立基于市场原则的利益激励机制 这是解决员工积极性问题的核心! 所谓“市场原则”就是“自愿、平等、互利、信用”。企业和员工在这个原则上建立新型的互惠互利的劳资关系,而不是传统的那种“地主”与“雇农”式的雇佣关系! 所谓“利益激励机制”就是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效率效益”联系起来,优胜劣汰:做得好的、对公司贡献大的,待遇就好,工资就高;做得不好的、没有价值贡献的,予以淘汰。 这就是员工利益激励机制。它是建立在把握员工管理实质、转变人员管理思路基础上、解决员工积极性问题的根本方式。
  • 2014年06月18日 14时30分35秒浏览次数(1274)回答人数(8)

    如何克服“磨洋工”现象?

      先要弄清楚“磨洋工”的根源是什么? 假如工作中“磨洋工”或者“高效做”这两种行为与施行者 “利益”(工资、待遇乃至于成长、发展)无关,最终的结果必然是 “磨洋工”。 这就是目前很多企业在管理方面需要规范、需要优化的关键原因。 很多企业对一线生产工人采取计件工资方式,这很必要!但企业中的管理、行政、技术人员等基本上都是按“考勤算工资”,这种利益驱动模式,促他们关注什么呢?当然是“上班时间”,而不是“效率”“效果”——业务量的多少、成本的高低、品质的好坏、货期准确与否、客户是否满意等与我有多少关系呢! 因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各项工作要量化,要有明确的目标、指标; 第二:不能量化的工作要细化,要有明确的要求; 第三:将工作目标的达成程度与自身利益连结,建立基于市场原则的利益激励机制; 第四:工作完成情况的跟进与考核。 注:关于第三项“建立基于市场原则的利益激励机制”的说明---- 所谓“市场原则”就是“自愿、平等、互利、信用”,企业和员工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互惠互利的劳资关系,而非传统的“地主”与“雇农”式的雇佣关系! 所谓“利益激励机制”其核心就是将岗位的“利益”与企业的“业务量、成本、效率、品质、货期、客户满意度”联系起来,优胜劣汰---做得好的,对公司贡献大的待遇就好,做得不好的坚定淘汰。
  • 2014年06月18日 11时16分54秒浏览次数(1063)回答人数(2)

    怎样让员工免费加班?

      换一种问法:怎样让员工自觉加班来完成其工作任务,而公司不付加班费。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确保:加班关乎岗位自身利益(而不只是关乎企业利益)。 如何做呢? 总体思路: 企业要从对员工的“行为管理”转变为“结果管理为主、行为管理为辅”的思路上来——任务是否完成(结果)是企业关心的事情,是否加班是员工自己关心的事。 具体做法: 第一:各项工作要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要有明确的目标、指标、要求; 第二:要让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程度关乎岗位自身利益; 第三:坚强的跟进与考核。 说明:目前很多企业还处在“大概、也许、可能、差不多”的模糊管理层面,一定要在此基础上规范优化到“量化管理层面”(精细化管理),详细内容参看《说点》——总经理如何进行企业内部规范管理。
  • 2014年06月19日 06时31分06秒浏览次数(681)回答人数(6)

    现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如何解决人工成本不断上升问题?

      对于企业来说,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是必须接受的现实,企业所做的不是去竭力规避它,而是如何降低“人工成本在产品服务价格中的比率”。 有以下思路供参考: 第一:进行产品或服务创新(进而提高产品价值、附加值)—这是本源的解决方法; 第二:进行管理规范优化升级,提高生产或服务效率(投入同样成本有较多的产出)—这是非常关键、最为现实的解决方法; 第三:采取积极措施控制除人工以外的其他方面的成本、费用(被动应对人工成本的上涨)—这是每个企业都能想到的、但效果有限的解决方法。
  • 2014年05月30日 02时53分07秒浏览次数(613)回答人数(2)

    有绩效考核也设定了目标计划,但是员工总是无法按期达成怎么办?

      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重新审视目标计划的可行性 ——目标计划的制定一定要结合企业及市场的实际情况,要客观、要科学; 其次,要检讨“资源-措施”对计划目标的支持力度 ——目标计划的实现不是“无源之水”,要有必要的“资源措施”计划来支持; 再者,要判断员工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要求 ——要针对不同的能力层次设定相应的绩效要求。 在以上的思路下,针对无法达成目标的情况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第一:如果大部分员工都无法达成目标,很显然,要着重于前两个方面要改善; 第二:如果只是少数员工没达成目标,那主要是个体方面的原因,要进行针对性处理。
  • 2014年06月19日 06时47分07秒浏览次数(705)回答人数(4)

    如何解决工厂”淡季开工不足,旺季加班加点也赶不及“的情况?

      “淡季或旺季”这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并且需求决定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因此,企业很难去改变这种需求状况,我们能做的只是如何更好地适应它。提以下解决思路供参考: 第一:对于“开工不足”的问题: 基本的思路是通过扩大市场面解决,比如:内销扩展到外销 外销扩展到内销、外销扩展到不同地区国家等(小众产品的需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但有些产品的需求(比如西方的圣诞用品、中国的春节用品等)是文化、风俗决定的,是无法解决的, 第二:对于“旺季加班加点也赶不及”的问题: 首先,要做好订单评审、生产能力评审,量力而行(加班加点都赶不及,考虑是否要接单); 其次,可以通过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提前做相应的准备(工艺、材料、人员、设备等),减 少当期的作业量。 再者:平时多联系、积累社会企业的闲置的制造资源,旺季时可以通过发外加工方式来解决补充部分生产能力; 总之,在市场经济下,任何问题的解决,都要建立在市场需求之上。
  • 2014年05月29日 08时59分55秒浏览次数(766)回答人数(3)
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联系方式
帮助中心
会员权益
如何观看
忘记密码
常见问题
商务合作
渠道加盟
讲师合作
课程合作
客服 在线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热线:400-666-4343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关注我们
每天好料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