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回答的问题
没有“一招制敌”的妙招,看你是什么产品!
如果是“小众化”产品(如卖萤火虫),请不要大量广告,互联网经营,“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前提是产品足够特色;
如果是“大众化”产品(如日消品、用品),就学“加多宝”-----前提是企业钱足够多、消费者足够傻!否则就专心服务消费者;
如果是“专业”产品(如工业设备)等,要定位于行业展会、行业刊物、行业资讯,不易大量广告,
行业内的影响力及口碑很重要。
- 2014年11月26日 09时15分34秒浏览次数(1011)回答人数(4)
其实,建立什么样的用户回访渠道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渠道很多、有多种可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创新的优质服务”其本身是不是客户所要的、是不是切实解决了客户关切的问题,亦即消费者价值高不高,这是“维护客户关系的最好的渠道”,我们应在这方面多思考。
- 2014年08月10日 01时40分02秒浏览次数(694)回答人数(2)
企业抗通胀的最根本方法就是进行“转型升级”,思路是着眼于逐步调整 “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生产制造” 等主要价值环节在企业运营中的权重与位置。具体表现在“研发、营销、制造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投入趋势与比重上。这要通过企业的战略安排来推进,绝不是短期内战术性动作能实现的。
外贸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影响?答案是同样的,你不能定位于转手倒卖的市场投机者,而要成为国际市场的“营商”----要在市场营销上下工夫。
- 2014年08月10日 01时23分00秒浏览次数(743)回答人数(2)
首先,必须制定明确销售目标计划(注:这是销售工作管理的基础,没有目标计划无所谓业务管理);
其次,要求执行人员制定明确详细的行动计划(怎样做才能完成的措施与行动,这对很多销售业务执行者来说是个挑战,但必须要做);
第三,要建立制度化的业务质询制度(必须按月、周、甚至日进行严格的统计、跟踪、监控);
第四,要严格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考核( 比如:按月、按季等,优胜劣汰、奖优罚劣。没有考核促进物所谓提升)。
- 2014年08月08日 07时28分14秒浏览次数(755)回答人数(2)
对于计划驱动型生产的内销企业,生产计划是以《销售计划》为依据、结合产品生产的经济批量、企业产能等制定,包括两个层面:
第一.制定《月度生产准备计划》,该计划为指导性计划,即对各产品生产所需要的工艺技术、材料配件、生产设备设施进行相应准备的计划;
一般情况下该计划对时间的准确性要求不高,有时仅表示大致先后顺序;通常在每月的20日左右制定下月的《月度生产准备计划》 。
第二.制定《周作业计划》,该计划为指令性计划,即生产作业开展的具体依据,对时间准确性的要求较为明确与严格;
一般情况下每周六制定下周的《周作业计划》,该计划为滚动型计划,即上周没有按完成的计划滚动到下周进行。
注:有些生产比较稳定企业制定《日作业计划》。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按照周计划开展即可。
另:对于计划性不强、接“冷单”的出口型企业,其生产计划的依据是《客户订单》,也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要制定《订单生产准备计划》,第二是制定《周作业计划》。
- 2014年10月31日 02时14分18秒浏览次数(701)回答人数(2)
关键在于:你只是运用了“绩效管理”这种方式,还是真正抓住了绩效管理的本质!
绩效管理是企业建立的基于“市场原则”的“利益激励机制”;
所谓“市场原则”就是“自愿、平等、互利”,企业和员工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互惠互利的劳资关系,而非传统的“地主”与“雇农”式的雇佣关系!--- 这是绩效管理能否有效落实的前提!
绩效管理的本质是通过将“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贡献”与其“个人利益(不只是工资、包括个人成长、事业发展等)”直接联系起来,通过“价值贡献”与“个人利益”的杠杆关系建立,来撬动员工的积极性!
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是“披着羊皮的狼”: 形式上是“绩效管理”而实际上是“钓鱼”而且线也不够长---你当俺sa呀!
其次在于:企业内部的规范管理做好了吗?
内部的分工协作明确、科学吗(清楚规定各部门、各岗位应该“做什么”)?
有健全的管理实务开展模式吗(清楚规定各部门、各岗位应该“怎么做”)?
有完善的“目标-指标-任务”体系吗(清楚规定各项工作要做得“怎么样”)?
如果这些都没有,你考什么,怎么落实?
绩效管理是“锦上添花”,必须建立在内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不能有“管理不到位,考核来加强”的“以考代管”的思想,这样,绩效管理注定达不到既定的目标。
- 2014年07月23日 02时35分21秒浏览次数(2260)回答人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