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下半年进入移动互联时代以来,从表面上看对传统品牌冲击最大的似乎是因为互联网的渠道创新,导致了传统品牌因为与市场消费群体的信息沟通不畅而致使产品卖不出去;另一个理由就是传统品牌是因为不懂得消费者心理需求,从而导致传统品牌和线下实体店大面积地停滞不前而陷入经营困境。
于是,一些听风就是雨,一贯欠缺冷静头脑和系统性思维的传统企业便开始病急乱投医,他们不是到处在自欺欺人地大谈特谈互联网思维,就是自己给自己壮胆,逢人就说自己是如何如何地走线下线上一体化,再不就是连续性地讲终端零售化。总之,他们说的情况从表面上看是似乎都很对,其是从内在上看根本就不是这回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
1、从60后----85前这两代半人主导的改革开放前30年的中国市场来看,中国市场因为历史性原因导致的物质性短缺,从而使国内品牌企业有理由长期驻足于物质功能需求的制造层面。同时,又因为企业长期地裹足不前而导致企业自身创新不足,才埋下了今日大面积的产能过剩和库存之祸根。这也正如中国的社会化改革一样,因为长期停滞不前才错失了改革创新的最佳机会是一样的;
2、等到生在改开富裕期,长在火红新经济的中国90后崛起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合二为一到来时,此时的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物质功能大爆炸时代,而是迎来了新一代中国市场主力群体对中国市场的本质,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对国家民族的文化信仰等一系列价值认同方面的革命性颠覆与市场洗礼,也正是这场表似以互联网掀起的颠覆性运动和革命性洗礼,而实质则是终结了中国传统品牌过去20多年的习惯性思维和一成不变的物质功能制造的低端经营格局;
3、在移动互联时代早已经来临之际,恐慌和无助的并不仅仅只是中国的品牌企业,还包括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国的文化学术,中国的产业精英都必须去重新反思我们这个民族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今天的国际关系一下子变得这么地紧张?我们中国政治生态和社会性质究竟又怎么了?要让今天的社会变得如此地复杂和纠结?特别是我们的晚辈90后这一代人,他们究竟是一代天赋大任的时代骄子,还只是单纯为己的饮食男女?我们中国的市场属性究竟是一个简单的物质交换场所,还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信仰,一个社会价值体系,一国物质情感的系统性组合与互动交流的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