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于战略执行的中层培训】
中层是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培训重点关注的群体。通过以管理人员履职能力提升为核心,以管理岗位卓越绩效应具备综合素质要求为依据,遵循管理人员“新”“复”“外”“特”的培养理念,创新干部培养模式,做深做细培训内容,践行以人才培养促进企业发展的人才发展核心理念。
一、研究概况
1.研究背景
随着“三集五大”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实施,对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通过提升中层的自身素质、公司管理水平和凝炼中层岗位胜任模型,能够为后续人才发展提供一套可依据的标准。最终,寓学习于工作,密切结合管理实践,提升管理水平,打造一支“理论水平高、执行力强”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为公司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研究目标
从此次项目的总目标与规划重点出发,将此次研究项目的目标概括为“五个一”,即:一是建立一套机制。二是形成一个标准。形成管理人员管理能力提升的标准能力,为管理人员培养提供依据标准。三是打造一支队伍。
3.研究现状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管理理论,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两大管理理论之一。
二、研究组织实施
1.研究主要方法
针对本研究项目所涉及的内容选用有针对性的研究与实施方法。第一,调研方法。第二,人才测评。第三,咨询机构集中授课。第四,咨询机构远程辅导。第五,行动学习方法。
2.研究主要步骤
项目在设计中注重通过系统性的操作方法,以集中授课、情景模拟等形式的培训为载体,配合素质测评、行动学习等咨询技术,以及案例数据库的建立等手段,积累管理人员的智慧。
(1)操作流程。
(2)实践环节。
3.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
(2)宣传推动。
以工作流分析入手,融入干部工作要求,提出“培训组合模式”想法,创新培训模式设计,培训方式更灵活、更个性,符合领导力提升的核心要求。首次将履职能力“战略思维、知人识才、学习创新、团队领导、计划执行、沟通与影响力、决策能力”六大核心能力分解,并结合卓越绩效要求,细化中层的能力模型,为干部选人、培训、任用、评价、约束、激励提供明确标准依据。
三、实施过程的探索与思考
从总体上看,本课题研究之所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以下几点值得继续思考与探索的地方。
1.推动学员共同学习、实践反思知识——混合学习模式
研究以行动学习为主线,结合主题培训、人才测评等不同学习方式和技术,通过“学习-反思-实践”的循环,不断推动学员实践所学知识,并通过及时总结和反思,主动改变学员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籍以打造公司的“责任团队”。
项目实施改变学员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孕育团队工作的氛围,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团队工作模式。学员普遍表示“研究课题”中行动学习的工具和方法在实践中运用的价值非常大,不仅仅提升了管理效益,对于企业内部沟通与协作的作用也非常明显,有利于打破部门之间的“本位主义”。
2.针对性调研、人才测评与主题培训融合
传统培训中,课程的选择往往缺乏科学的依据,没有契合学员的真实需求。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还是以短期培训或者分散多门课程为主,系统性缺乏。本次项目中,学员在项目前期接受了充分的调研,同时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再针对性地设计主题培训,打造企业教育培训的经典项目。
从最初立项以及调研、测评反馈出来的结果,“提升管理效益”就一直作为主旋律贯彻于项目的全过程。同时,行动学习的团队工作模式,本身就极为契合项目主题,这种强强联合的效益放大,使得“提升管理效益”能在研究中顺利落地。
3.“研究课题”项目成果的创新化——实现品牌化
项目的实施,从机制、队伍、绩效、平台,由点到面全面带动了公司经营、管理、组织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转变,营造了公司的团队学习氛围,塑造了一支责任团队,使得研究成为公司教育培训的“创先”品牌。
项目收益不仅仅表现在对既定目标-提升管理效益的实现上,事实上,项目精髓已经融入到受训学员的行为习惯上,并通过这些学员潜移默化地影响到部门乃至整个企业的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